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枋橋頭七十二庄聯庄至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

枋橋頭七十二庄的朋友們,辛苦你們了!願媽祖保佑每個人。

枋橋頭七十二庄聯庄至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

每十年一次的枋橋頭七十二庄至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數萬香客將於民國100年5月2日周一下午4點左右抵達鹿港,龐大的陣頭與香客將湧入鹿港,歡迎媽祖的信仰者至鹿港進香,並記錄此一盛況。

以下是堂主於2008年在彰師大舉辦媽祖信仰研究時,發表論文的一小章節,內容提及枋橋頭七十二庄的聯庄組織與至鹿港進香的歷史背景與田野記錄。

堂主身為"鹿港媽"的子弟,有責任發揚"鹿港媽"信仰。


民國92年枋橋頭至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盛況。(陳仕賢 攝)

彰化平原境內的客家人一自諸羅(嘉義)北上,於康熙年間入墾武西保湳港一帶。一自鹿港登陸,約於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間,並於乾隆二年(1737)於鹿港興建三山國王廟,而後其族群陸續遷往埔心一帶開墾。

清康熙年間,漳州移民亦入墾彰化平原,福建漳州蕭姓族人相繼於大武郡溪流域開墾,大武郡溪的東邊稱為武東保(原舊社地區,今社頭鄉一帶),西邊為武西保(原小紅毛社、大紅毛社,今永靖、埔心一帶),乾隆二十年(1755)以前,此地逐漸形成武東、武西保八個庄頭七十二庄聚落。

乾隆以降,泉、漳、粵分類械鬥不斷發生,枋橋頭七十二庄頭居民以聯庄的組織來保衛家鄉,並至鹿港舊祖宮恭請天上聖母媽祖,媽祖的聖靈深受七十二庄人民的信仰,香火日益興盛。

枋橋頭七十二庄聯庄組織最遲應於嘉慶三年(1798)即已成形,目前枋橋頭天門宮內有一塊嘉慶三年「海國安瀾」匾。但至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始招募七十二庄弟子於枋橋頭街建廟,稱為「枋橋頭天門宮」,並由八個庄頭(聚落)各自雕一尊媽祖神像,供奉於枋橋頭天門宮內,各庄頭遇有慶典時,則各自恭請媽祖回庄祭祀,事後再請回枋橋頭天門宮。

枋橋頭七十二庄是一個超越族群、聚落、地域的聯庄組織,漳州人以天門宮為代表,福佬客以永安宮為代表,透過對媽祖的祭祀,將不同祖籍的人群組織起來。武東、武西保八庄頭七十二庄範圍為今日社頭、永靖、員林、埔心與田中的部份地區。


(陳仕賢 攝)

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枋橋頭七十二庄因完成枋橋頭天門宮重修,舉行祈安慶成、謝土儀式,當時廟方記錄了當時各尊媽祖所屬祭祀範圍的聚落名稱,內容如下:

1. 開基祖媽:枋橋頭天門宮、紅毛社(田尾鄉福田及新興社)、張厝庄(社頭鄉張厝村)、田中鎮莊(田中鎮東路、南路、中路等里)、大新莊(田中鎮沙崙、新民、梅州等里)、廣興庄(社頭鄉廣興村)共六個單位。

2. 崙尾大媽:崙仔尾四莊內(社頭仁雅、崙雅、美雅、里仁等四村)。

3. 湄洲媽:新庄(田中鎮新庄里)、內灣莊(田中鎮碧峰里、東峰里)普興莊(田中鎮復興里、東興里)、香山莊(田中鎮香山里)、田中鎮王爺廟(田中鎮祭祀團體)、田中鎮帝爺廟、埤斗莊(社頭鄉埤斗村)、南投縣名間鄉五福堂(南投縣名間鄉廍下、錦梓、大坑等三村)共八個單位。

4. 武東保大二媽:石頭公莊(社頭鄉朝興、仁和、泰安、平和等四村)、湳雅莊(社頭鄉湳雅、龍井、協和等村)、林厝莊(員林鎮林厝里)、柴頭井(同前)、下垻厝(溪州鄉柑園村)、番仔崙(員林鎮振興里)、挖仔莊(員林鎮湖水里、出水里)、下崙莊(秀水鄉下崙)、大崙莊(大村鄉大崙村)、鎮平(田尾鄉新生、鎮北、鎮南等村)、梧鳳莊(埔心鄉梧鳳村)、石姑埤(員林鎮大明里)、崎仔腳(社頭鄉協和及龍井村)、萬年莊(員林鎮萬年里)、天門宮太子爺(社頭鄉神明會)等十五個單位。

5. 舊二媽:下豹厝(溪州鄉柑園村)、舊社莊(社頭鄉舊社、松竹、東興等村)、社頭莊(社頭鄉社頭村)、丙郎莊(社頭鄉廣興村)、許厝寮(社頭鄉埤斗、清水、山湖等村)、朝興莊(社頭鄉朝興村)等六個單位。

6. 武西二媽:新興莊(田尾鄉新興村)、小紅毛社(田尾鄉福田村)、大宅仔莊(待查)、陳厝厝莊(永靖鄉永興、東寧村)、五汴頭(永靖鄉五汴、瑚璉村)、崙仔莊(永靖鄉崙仔村)、詹厝厝莊(埔心鄉太平村)、九份下莊(永靖鄉光雲村)、浮圳莊(永靖鄉浮圳村)、湳港新莊(永靖鄉新莊村)、湳港舊莊(永靖鄉楠港村)、福興莊(永靖鄉福興村)、湳墘莊(永靖鄉湳墘村)、竹仔腳莊(永靖鄉竹子村)、大饒莊(員林鎮饒平、大明等里)、溝皂莊(員林鎮溝皂里)、田中央莊(員林鎮中央里)、員林打石巷(員林鎮光明里)、庚口厝莊(埔心鄉經口村)、瓦磘厝莊(埔心鄉瓦北、瓦中、瓦南等村)、曾厝崙莊(田尾鄉北曾及南曾等村)等二十二個單位。

7. 太平聖三媽:太平前後莊(埔心鄉太平村)、瑚璉莊(永靖鄉瑚璉村)、關帝水尾莊(永靖鄉永南、永北村)、永靖莊(永靖永東、永西村)共四個單位。

8. 湳雅大二媽:埤腳(埔心鄉埤腳村)、湳底莊(社頭鄉湳底村)、大埔心莊(埔心鄉東門、埔心、義民等村)、大溝尾莊(埔心鄉大華及仁里等村)、二重湳莊(埔心鄉二重村)、油車站莊(埔心鄉油車村)、新館莊(埔心鄉新館村)、舊館莊(埔心鄉舊館、南館村)、羅厝莊(埔心鄉羅厝、中羅、芎蕉等村)、同安宅莊(永靖鄉同安、同仁村)、四塊厝莊(永請鄉四芳村)、新竹圍莊(埔心鄉梧鳳村)、東勢館莊(待查),共十三個單位。


枋橋頭七十二庄每隔十二年至鹿港天后宮(舊祖宮)謁祖進香,每次連續三年,進香時程均為 農曆三月二十九日 (或三十日),是日,夜宿鹿港, 農曆四月一日 交香後回鑾,為七十二庄回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的一大盛事。戰後,曾於民國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年、民國六十八、六十九、七十年,至鹿港天后宮進香,而後改為每十年進香,連續三年,因此民國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年及民國九十、九十一、九十二年均至鹿港天后宮進香。今年起(100年)連續三年,至102年。

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枋橋頭七十二庄至鹿港天后宮進香時,筆者記錄了七十二庄供奉不同名稱的媽祖,分別是位於社頭靠近八卦山脈供奉「武東保大二媽」,「武東湄洲媽」,瑚璉角「湄洲媽」,埔心一帶為「武西大二媽」,永靖陳厝厝、湳港一帶為「武西二媽」,埔心太平村一帶為「太平角聖三媽」,同安同仁四芳湳墘「聖三媽」、崙仔角「大媽」等八個角頭。而當時參加的廟宇有:永靖鄉瑚璉角輔天宮、舊社天門宮、名間五福宮、白天宮、新興角(大媽)、枋橋頭大媽會、崙雅庄天門宮(大媽)、武西保大二媽、埔心五湖宮、埔心東門村國義堂、壽桃宮、武東大二媽、武東湄洲媽、龍鳳山寺武東大二媽、鳳化宮、社頭武山堂、員林林義堂五媽、廣化堂、社頭龍山堂、公漁池福天宮、福和宮、太元宮、玄聖宮、武西二媽、永靖陳厝厝、永靖法蓮寺、永靖意善堂、永靖五福宮、永靖覺衡宮、太平角聖三媽、埔心東天宮、橋頭湳底受聖堂、圳尾庄照向堂、乾坤宮、同安、同仁、四芳、湳墘聖三媽等廟宇。

枋穚頭七十二庄為漳、粵籍族群的聯庄組織,這種超越地域、族群的聯庄組織,李國祁認為「遵奉媽祖為共同神明的形成,可視為台灣社會消除舊有的移墾原籍地域觀念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以永靖永安宮三山國王為信仰中心的粵籍族群,與以社頭一帶以玄天上帝等不同的神明信仰的漳州籍族群,逐漸靠以媽祖信仰的方式整合起來,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

堂主  0932540251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中部名園古厝之旅

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  100年度戶外參訪活動


中部名園古厝之旅


()時間 : 5月15 ()

()行程: (視當日狀況若時間上允許會增加一個行程點)

參加資格:彰化文化資產學會  會員,不對外開外報名。

費用:無。

AM 8:50中山高(一高)豐原交流道往神崗方向函洞集合或請自行先前往→ 

AM9:00 社口大夫第 午餐自理→ PM13:30明台中學集合~霧峰林家

●社口林家「大夫第」位於神岡鄉社口村中山路6009

●明台中學位於台中市霧峰區萊園路91

若有不清楚地點請電洽:老師 0932-540251 邱秋鳳0937-251808

~~請在5/10前跟邱秋鳳聯繫以便確認人數。另請大家自行開車前並注意安全!

大夫第由        陳仕賢老師  導覽

霧峰林家由    張芳玲老師  導覽


大夫第創建於清光緒元年,係為一座四合院多護龍式之宅邸,要進入正門,必須通過一道由土角砌的數 十公尺 巷道,門尚有半月型的鑑水池。其氣派僅次於霧峰林家、板橋林家等重量級古蹟。社口林家「大夫第」位於神岡鄉社口村中山路6009號,創建於清光緒元年,係為一座四合院多護龍式之宅邸,並經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大夫第正廳橫扁「中書科」,是在清同治九年林家的主人林振芳所設,林家祖籍廣東,清朝期間,林振芳曾獲授為中書科,其兩個兒子,在光緒年間相繼考取秀才,是典型的「書香世家」。由於同治年間林家主人林振芳,由例貢生奏授中書科職銜,故稱「大夫第」。 


霧峰林家萊園位於明台家商內,佔地 二甲 七分,為台灣四大名園之一。萊園距離林家宅第約有1里路程,建築結構宏偉、精緻典雅而且格局幽靜,東面的青山和九九山峰、西側小習池,構成依山環水、花木扶疏的中國山水式的美景,故以「萊園雨霽」著稱,為台中十二絕色名景之一。萊園之創設,為配合自然配置園林所興建,係一依山傍水無界線之自然配置庭園,其園內之景物有五桂樓、考槃軒、夕佳亭、搗衣澗、望月峰、荔枝島、萬梅崦、千步磴、小習池、木棉橋等十景。另外,尚有觀稼亭虹橋、社公祠、鐵砲碑、櫟社20年題名碑、林竹山頌德碑、林允卿銅像及林氏祖墳等點綴其間。就配置方式而言,林家萊園與板橋林園迴然不同,後者人工多於天然,而萊園頗得自然山水之勝。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鹿港迎龍王

鹿港迎龍王

100年4月27日上午7點於鹿港龍山寺舉行迎龍王尊神及踩街儀式,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到鹿港記錄。



前二年堂主下場客串,可能是扛過龍王尊神,文史志業得以持續。

每年農曆五月端陽龍舟下水前,鹿港均會舉辦恭迎「龍王尊神」及龍舟點睛下水的儀式,活動隊伍由龍山寺出發,至鹿港天后宮迎請水仙尊王神像,前往彰濱吉安水道龍舟競賽場地,進行祈福點睛儀式。

鹿港龍山寺的龍王尊神是民國55年由鹿港雕刻匠師郭天來重新雕塑,此龍王尊神有別於一般的造型,只雕刻龍頭,而龍王尊神的龍角,是以真的「鹿角」裝置於龍頭上。龍王尊神為早年航海的守護神之一,民間祭祀普遍。目前,淡水福佑宮、萬華龍山寺與麥寮拱範宮各有一尊與鹿港龍山寺相仿的龍王尊神造型。

    端午節迎龍王的習俗源自泉州,昔時,5月被視為「毒月」,此季節容易因氣候的變化而生病,民間遂有迎龍王祈福的活動。目前,在泉州市區已無法看到迎龍王的活動,需前往安海與石獅市。

    民國92年起,堂主陸續前往安海鎮(安平)田野考查時,拜訪安海龍山寺住持,也是中國佛教會副會長釋開慈,經由住持的介紹,請當地的耆老顏子敬老先生帶領,坐上安海的碰碰車(三輪摩托車),來到安海聖殿28號霽雲殿,此殿供奉的主神為真武上帝。在廟前的供桌上,供奉一尊與鹿港龍山寺相仿的龍王尊神。

    據顏子敬先生指出,安海有24個境舖(角頭),文革前每個境舖各有一尊龍王尊神,只能遶境自己的角頭管轄。顏先生帶我看的龍王尊神,被視為總龍王頭,可遶境整個安海。目前,安海僅剩下5個龍王尊神,端午節當天上午7點至下午5點,在安海鎮內舉行遶境。

    在堂主所寫的〈泉州晉江田野調查日誌〉中曾提到,石獅城隍廟內有一尊龍王尊神,在端午節當天下午3點開始遶境活動,遶境時需唱采蓮歌,其曲調與我小時候在鹿港所聽到的旋律是一樣的,只可惜台灣已無采蓮的習俗與活動。

為了龍王尊神的遶境活動,我將於100年65日至9日再度前往安海與石獅進行田野考查,希望能建構閩台文化民俗的資料。

堂主

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訪蔡德芳進士後代

訪蔡德芳進士後代
 
  4月22日堂主前往高雄,拜會蔡德芳進士的曾孫女蔡女士,堂主來到高雄美術東三路的蔡宅,與蔡女士是第一次踫面,在蔡家進行了約三個小時的訪問。

  蔡女士提供了蔡家的族譜與昭和9年(1934年)蔡壽石分家的鬮書及蔡壽石的畫像。另,並告知位於泉州市仍保存蔡進士宅第,但目前已受損嚴重,其地址為泉州市井亭巷29號。今年端午節堂主將前往石獅參加閩台文化論壇及堂主與石獅博物館所出版的新書發表會時,希望能撥空前往蔡進士第進行記錄。

  蔡氏家族的族譜記錄了蔡穀仁及蔡穀元兄弟的字號及其科舉頭銜,其相關資料亦有助於建構日治時期蔡家在泉州與鹿港的發展。但因堂主沒有能力進行家族史的研究,此資料將提供給鹿港李博士,由學者來建構蔡家的相關史料,相信對鹿港學的研究是有助益的。

  對於蔡女士提供相關的資料及接受訪問,真是感恩。
堂主


蔡家的鬮書第一頁 陳仕賢攝


蔡家的鬮書最後一頁 陳仕賢攝


蔡壽石的畫像 陳仕賢翻攝



堂主與蔡女士合照,攝於高雄美術東三路家中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瑤林許姓祖墳



鹿港瑤林許姓  入閩始祖  祖墳


堂主曾前往石獅進行田野調查,由瑤林、石龜許姓族人帶領,在石獅市郊踏查


瑤林入閩始祖的墳墓,此墓為唐代,上書「瑤林  唐侍御許公祖坟」。


鹿港許姓來自石龜,石龜許姓與瑤林施姓二村相距不到 一公里 ,


其兩姓有聯姻關係。


清代,許姓與施姓陸續移墾台灣鹿港,故鹿港施姓的地望堂號,有一支為


瑤林,而許姓的地望堂號,有使用石龜,亦有使用瑤林


鹿港許姓人士,若有機會應到石獅市「許姓入閩始祖墓」掃掃墓。



堂主攝


另一座墓為宋代的古墓,亦為石龜許姓的墓園,墓碑上已書寫石龜



堂主攝

彰化藝術季講座

2011彰化生活藝術季系列活動「美學風尚・磺溪春朝」專題講座



時間:423下午1430分至1630

 

地點:彰化孔廟

 

主講人:李乾朗、賴志彰

 

講題:從建築看彰化生活美學



敬請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會員踴躍參加。











台灣版的最後晚餐



鹽水教堂內的壁畫,相當特別!牆壁上的最後晚餐,所有人都穿了漢服,


背景也成了山水畫,入境隨俗,很有巧思與創意!


反觀,鹿港的廟宇被畫上海綿寶寶等卡通,卡通人物照原作抄襲!


何者是創意?!何者為抄襲!


一目了然!





堂主攝

關於鹿港龍山寺彩繪說明會

關於鹿港龍山寺彩繪說明會


上月,堂主參加鹿港龍山寺彩繪公聽會,曾在會議中提及:「龍山寺主體工程修復時,曾有鹿港某個彩繪工作者利用修復之際,行募款之實。此人士當年說要募款來主導龍山寺修復,對抗財團。結果,此彩繪工作者滿口仁義,卻行中飽私囊11年了,這筆錢還在這位號稱鹿港彩繪工作者的口袋裡。此等人士,在主體工程修復期間,不斷的攻擊中傷龍山寺。未來,龍山寺的彩繪修復,若再遇此等不實指控,應予以強力回應。」


可惜,會議記錄並沒有把堂主所撰述此人的惡行給呈現。會議的隔天,長期在龍山寺休憩的黃姓長輩福伯,聽聞堂主的發言內容,特地騎車至堂主工作室,對於堂主的敢言稱讚。他並指稱鹿港這位彩繪工作者是害仔”(台語)什麼樣的人會被長輩叫他害仔。悲哀!悲哀!


原來,鹿港這個彩繪工作者果真是品性不良,假道學,打著文史工作的名號,在東勢古厝偷竊彩繪及木雕。在堂主眼中,鹿港這個小李子不過是個小偷。未來,不排除將相關影像寄給檢調單位、媒體及網路公開,有沒有偷竊事實,即可明白。


最後!只能說,

鹿港這個小李子啊!你的所做所為,小心遺禍下一代啊!城隍廟的對聯說的好:「善報惡報遲報早報終須有報」。你利用龍山寺修復,行募款之實,中飽私囊,你怎麼還有臉說三道四呢!小李子的行徑果真無恥!

100年4月21日補文:

人要有正氣,大學之道中談到,"正其心"

心正自然經得起考驗!

就怕有人心不正,順手牽羊。

一個人品性如何?鹿港街頭隨便一問,

即見真章!

無需多言。

堂主


100年4月23日補文



果然如鹿港張老師所言,此人有強烈的燥鬱症。以他50幾歲的人了,還像鬥

雞一樣到處挑釁、攻擊任何人、事、物,而當別人回應時,就說是別人攻擊

他!?


一年多前堂主發表"品德教育"一文中,張老師就已向我告知,要我不要理他。

我看,小李子不只是燥鬱症,還有被迫害妄想症。應該要趕快就醫,要不然

到處攻擊別人,又有人會受害。


小李子的文章我早已不再看,感謝q的情義相挺,小偷的相片已寄給你了,

可知我所言不假!


為何說小李子偷拿東勢古厝的木雕與彩繪?他不敢正視此指控,也不敢回應?

為何說小李子利用龍山寺重修募款的錢,錢還在他的口袋內,他也不敢正視此指控,也不敢回應?

有沒有偷?相片與證人會說話!

利用龍山寺重修募款錢,11年了,錢還在他的口袋,

也是事實!



我的部落格內容所指事項,皆為事實,有關龍山寺的事務,募款事件報紙皆

有登,各界人士可以google一下即可知是否為事實!我們只是將此人的面具

拆穿而已,而真象永遠只有一個。

 

堂主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八爺騎摩托車

八爺騎摩托車


隨著時代進步,廟會陣頭也時有新鮮的事發生!


那天,在鹿港的廟會中,看到兩個童子大仙尪仔騎著滑板車,


"滿臉笑意"的滑來!




堂主攝

當堂主正要拍照時,


還給你比個YA




堂主攝


隨後到來的八爺,也不落人後,不急不徐地騎摩托車緩緩而來!





嗯!很有創意!


堂主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堂主的NIKON D700全片幅數位相機

堂主的NIKON  D700全片幅數位相機


昨天堂主購置一台單眼數位相機,原本要買NIKON  D90(約25)或NIKON  D7000(約39)或 NIKON  D300S(約45),都是經濟實惠的機種。但經衡量,這些機種皆需另購NIKON  DX鏡頭,好一點的鏡頭35萬,如此,堂主已有的專業鏡頭都不能再使用。


由於堂主財力有限,也未曾學過攝影,考量後決定購買NIKON  D700全片幅相機,如此,堂主原有的鏡頭都可再派上場,省了一筆鏡頭的費用。D700機身一台近七萬,還可接受。


 


這是繼堂主的NIKON  F2 NIKON  F3 NIKON  F4 NIKON  F5,及NIKON  FM2,第六台NIKON相機,確是NIKON  數位的第一台。而NIKON  F4NIKON  FM2已被堂主拍壞後賣了,現僅剩F2F3F5


堂主拍了二十餘年的幻燈片,一年幻燈片費用約46萬,現在有了NIKON  D700,可以省下不少底片錢。


堂主偏好NIKON相機,民國68年老爸花了2萬多元買了NIKON  F2,後來成為堂主的入門第一台相機。NIKON每十年推出一台頂級相機,至今共推出六台,因此對NIKON的品牌有所喜好。


至於LEICA  D-LUX3,仍是堂主的隨身機,跟了堂主5年了,是最方便的數位小相機,耐操又實用。其實,當時是喜歡它的皮套,才買相機的。



堂主的  NIKON  F2 相機



堂主的  NIKON  F3 相機




堂主的 NIKON  F5相機 

堂主

蝙蝠造型墓園

蝙蝠造型墓園


這是鹿港一帶特有的蝙蝠造型墓園,墓手向內彎曲,外型就像一隻蝙蝠。會有這種型式,應是地域性營建墓園土水匠師的風格。而這種型式的墓園大多是民國60年代的墳墓。隨著亂葬崗的清塚,終將被現代公墓公園所取代。





堂主攝於鹿港第一公墓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書家羅君藍墓



書家羅君藍墓


這十餘年來古墓的踏查,總會有些新發現。數年前堂主在鹿港第一公墓踏查時,看到書家羅君藍的墓,至此,堂主每年都會來此墓向書家致意。由於今年6月前第一公墓將清塚,許多的古墓都將遷葬,所以44堂主再次前往踏查。


羅懷珍,字君藍,一字壁蓭,鹿港人,咸豐9年(1859年)生,卒於昭和7年,享壽74歲。羅君藍詩文書法俱有根砥,曾在苗栗、基隆建帳授徒,以人品高逸,頗受地方尊重。其書法落款時,皆書「君藍羅懷珍」。


    羅君藍墓為昭和7年(1932年)所立,墓碑上書有「書家」,是對羅懷珍的尊稱,相當特別。



    堂主目前心繫著一件事,以羅懷珍這位文人的地位,應有墓誌銘的存在,也許要待清塚遷葬時,才能出土。若真有墓誌銘,希望羅家後代,能妥善保存,並能提供堂主記錄相關文獻,做為鹿港人物史的相關史料。


    查閱了相關的出版品,皆稱羅君藍生於同治年間,但與事實有所出入,從墓碑的年代,很容易推算書家羅君藍生於咸豐9年(1859年)。另,日後《鹿港鎮志》若有機會續修,應調閱日治時期的戶籍資料,亦有更為正確的資料。





堂主攝於鹿港第一公墓。100年4月4日

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楊清溪墓


高雄右昌  楊清溪墓
本文取自堂主所著作《台灣的古墓》一書

楊清溪為高雄楠梓地區的望族之後,昭和5年(1930)考入日本東京立川飛行學校,昭和8年(1933)獲得飛行士資格,並得到台中清水楊肇嘉的資助,購買「薩爾牟遜」式日製機種,於昭和9年(1934927日運抵台灣,並由楊肇嘉命名為「高雄號」。同年於台北舉行處女航,進行環島一周的「鄉土訪問飛行」。



原位於高雄右昌公墓內,已遷葬至三信公墓公園。(朱瑞徵攝)


    同年1029日高雄號依計畫由鹿港飛回台北,完成「鄉土飛行訪問」,113日楊清溪因搭載好奇親戚,飛上台北空中鳥瞰,不料遇到亂流,於台北練兵場溪畔墜機身亡(日治時期東園町54號番地的河岸沙洲)。


楊肇嘉為永遠紀念楊清溪,在失事地點立碑,並請雕塑他的銅像和「高雄號」的飛機模型,以紀念這位飛行士。楊清溪的墓園位於高雄右昌家族墓園,其墓園亦為「高雄號」飛機模型。


楊清溪的老家楊家古厝位於高雄楠梓右昌,是高雄市定古蹟。楊家祖籍泉州府南安縣,來台傳至第七代楊雲峰、楊雲漢兄第同科考取武秀才,古厝建於光緒8年(1882),正廳門楣書有,「兄第同科」,傳為地方美談。


目前,楊家古厝保存相當完整,在古厝的正廳內,有一片當年失事飛機的機翼,機翼上有「J-BEQF」字樣,楊家後代在機翼旁寫有「故第八代楊公一等飛行士楊清溪愛機「高雄號」機翼」。














原位於右昌公墓內。(朱瑞徵攝)




台北淡水河畔馬場町,墜機處立紀念碑。(堂主攝)

堂主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龍潭講座課程

龍潭導覽協會  室內講座課程



    民國97年與98年堂主分別在鹿港社大與彰化社大,各開課一學期「文化資產導覽解說人才班」,分別來了30餘名與40餘名有興趣的伙伴,是社大學術課程人數最多的班別。但由於堂主才疏,又不願重覆開設同樣的課程,所以暫別在社大開課。



    99年蒙龍潭導覽協會的邀請,原計畫99年11月至12月八堂室內課及一堂戶外參訪,後又追加100年1月至4月十三堂室內課程。這二十餘堂課程,是堂主二十餘年來的生命體驗與實務累積。課程內容有些是堂主曾出版書籍的主題,如《台灣的媽祖廟》、《台灣的古墓》、《鹿港歷史散步》、《龍山聽唄 龍山寺》、《寶殿篆煙  鹿港天后宮》、《鹿港不見天街傳奇》、《宗教鹿港》、《閩台文化研究》、《彰化歷史散步》等。



    至此,堂主已沒有東西再與學會的伙伴分享,真如鳳圓老師邀請堂主時所說,要一次榨光



    感謝龍潭導覽協會的邀約,協會中真是臥虎藏龍,有石門水庫解說員、兩蔣文化園區解說員、大溪老街解說員、龍潭聖蹟亭解說員,生態解說員,總之,下次要參訪桃園縣文化資產與生態的團體,請指名「龍潭導覽協會」就對了。

堂主強力推薦。



以下是99年11月至100年4月所開的課程:



99.11.03    台灣傳統建築概述

99.11.10    台灣傳統造型與裝飾藝術

99.11.17    台灣的媽祖廟與媽祖信仰

99.11.24    台灣的古墓專題

99.12.01    台灣匠師派別與建築藝術欣賞

99.12.08    中部名園古厝專題

99.12.11    中部古厝之旅  戶外參訪

99.12.15    鹿港文化資產專題  鹿港不見天街

99.12.22    鹿港的傳統建築專題

99.12.29    導覽實務與解說技巧

100.01.05  台灣姓氏堂號專題

100.01.12  田野調查實務

100.01.19  口述歷史專題

100.02.23  台灣街屋建築

100.03.02  台灣民間信仰

100.03.09  台灣的書院與科舉專題

100.03.16  閩台對渡文化研究  泉州文史踏查

100.03.23  鹿港龍山寺建築專題研究

100.03.30  台灣孔廟建築專題  含北京文廟、泉州文廟

100.04.06  彰化南瑤宮建築藝術專題

100.04.13  鹿港天后宮建築藝術專題

100.04.20  彰化縣文化資產專題

100.04.27  古碑文的運用與解讀



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