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鹿港七番弄

鹿港七番弄 撰文:陳仕賢 圖:許蒼澤 陳錦標 陳仕賢

鹿港七番弄

  鹿港自乾隆49年(1784年)開為正口後,與大陸泉州蚶江對渡通商,成為中台灣商業最繁榮的地方,而原鄉的風俗民情也跟著移民來到台灣。鹿港也是台灣本島廟宇密度最高的鄉鎮,廟宇的慶典經常在小鎮街頭上映,目前鹿港仍保存有相當多樣的傳統習俗與迎神賽會時的陣頭,如:七番弄(泉州街集英宮)、七鶴陣(牛墟頭蘇府三王爺)、七仙女(街尾文德宮溫王爺)、八寶番(泊仔寮洽義堂)、薛仁貴征東(北頭奉天宮)等,而「七番弄」即是鹿港較為特殊的陣頭之一。


民國48年媽祖誕辰一千周年遶境時,泉州街集英宮的七番弄。(許蒼澤攝影)

        相傳,漢朝 王昭 君為國和番,來到番邦(匈奴),因思鄉之故,經常悶悶不樂,單于見她心情不佳,便派人至中原邀請 王昭 君的親友至匈奴國相聚,並安排樂師身穿番服,頭戴番帽,腰佩彎刀,騎在馬上表演樂器、歌舞等,以討得 王昭 君的歡喜。 王昭 君的親人回到家鄉後,談起在匈奴的經驗,並模仿番人的表演,一時蔚為風尚,成為當地迎神賽會的一種活動,因為由七個胡人所表演,所以稱為「七番弄」。後來中原動蕩,歷經戰亂,中原人士南遷,此項活動也輾轉傳到閩南,原有樂器也漸漸和南管樂器相近,原本騎在馬上表演的方式,也改成站在木製板上由人扛抬的方式表演。

        約在百年前,鹿港泉州街集英宮前往泉州進香,便向當地學習七番弄的表演,並抄回曲譜,帶回服裝及表演方式,自此,七番弄成為鹿港泉州街迎神賽會表演的特色。鹿港七番弄的陣頭表演於日治時期中斷後,直到民國48年媽祖誕辰一千週年所舉辦的神明遶境活動,才由集英宮再將七番弄的陣頭呈現出來。

  七番弄由七位人士打扮番人的造型,使用樂器及遊行時排列的順序分別為鑼、餅鼓、響盞、鈴鼓、四塊、拍板、噯仔(嗩吶)等七種樂器表演(將軍令)詞曲。原先騎在馬上的表演,因南方人不善於騎馬而演變成站在竹台上表演,後又因竹台不易保存,而又演變為目前站在木平台上表演方式,鹿港人亦稱此陣頭為「七閣番」或「竹篙番」。

近年,堂主在泉州一帶進行閩台文化田野研究,在永寧採集到與七番弄的資料,在永寧,稱為「格閣番」,是當地最具特色的民間藝閣。永寧的「格閣番」由十三塊木板組成,首尾相連,表演者為番人的打扮,分別為執頭旗小番二人,舞錢鼓(鈴鼓)小番二人,打四塊小番二人,然後為響盏、扁鼓(餅鼓)、通鑼、噯仔(嗩吶)各一人,後方為 王昭 君的裝扮,車夫及番王。表演的小番需站在木板上方,由壯漢扛著踩街,一路奏樂舞蹈。
     
 顯然,鹿港的七番弄源自永寧,而永寧亦即泉州街日茂行林家的故鄉,此藝閣傳入鹿港後已由原本十三人改為七人,因此在鹿港稱為「七番弄」,同時鹿港也少了 王昭 君與番王等人的打扮。目前,有關七番弄最早的影像,是民國48年媽祖誕辰一千周年時,由集英宮出動七番弄藝閣,而後曾在全國民俗才藝及鹿港天后宮媽祖遶境時曾參與表演,隨著時代的變遷,七番弄已有十六年未曾出現在鹿港廟會的表演陣頭中,目前此陣頭的樂譜及樂器均由泉州街集英宮所保存下來,傳承此項傳統陣頭。
   
民國98年11月,彰化文化資產學會舉辦田野人才培訓研習營,進行鹿港寺廟調查,曾有一小組到集英宮訪談,並得到關於七番弄豐富的口述與影像資料。民國100年堂主主持「彰化縣民俗藝陣團體普查計畫」,並於同年10月份向彰化文化局提出「七番弄藝閣再現」計畫,希望鹿港燈會期間能有踩街的藝陣表演,展示鹿港的藝陣文化特色,彰化文化局將堂主所寫的計畫案提交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今由施振榮董事長直接提撥經費交由廟方辦理薪傳與培訓。
       
今年(101年)2月6日鹿港燈會的踩街活動,集英宮七番弄將再現,歡迎各位朋友能到鹿港,欣賞集英宮的七番弄表演。上周末看到集英宮的培訓,廟方上下團結一致,而年輕朋友也願意接受培訓,對此台灣最具特色的藝閣能再度呈現,且有良好的薪傳,堂主甚為感動,也為集英宮喝采!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走讀台灣 彰化縣新書發表

走讀台灣  彰化縣新書發表

1001228日走讀台灣  彰化縣新書發表

感謝300多位伙伴參加此次的新書發表及走讀彰化古城活動,

堂主是此次走讀台灣  彰化縣的召集人、作者及攝影,

團隊有邱美都  張碧照  謝瑞隆  許嘉勇  林宗德等作家

及賴要三老師  魏執宇等二位專業攝影,

感謝團隊伙伴們的配合,此書才能順利出版!

也要感謝中華文化總會給我們機會參與。

此次新書發表會,中華文化總會貼心地贈送三本新書給與會的朋友們,

希望你們會喜歡...





堂主

走讀台灣 彰化縣新書發表

1001228日走讀台灣  彰化縣新書發表

  感謝300多位伙伴參加此次的新書發表及走讀彰化古城活動,堂主是此次走讀台灣  彰化縣的召集人、作者及攝影,團隊有邱美都  張碧照  謝瑞隆  許嘉勇  林宗德等作家及賴要三老師  魏執宇等二位專業攝影,感謝團隊伙伴們的配合,此書才能順利出版!

  也要感謝中華文化總會給我們機會參與。

  此次新書發表會,中華文化總會貼心地贈送三本新書給與會的朋友們,希望你們會喜歡...





堂主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龍山聽唄 已絕版

龍山聽唄  已絕版

民國91年堂主出版第一本《鹿港龍山寺》,

不到二年時間即已售完,

民國92年堂主開始了閩台文化田野考查之旅,

前往安海龍山寺進行踏查,

隔年再自費八十萬元出版《龍山聽唄  鹿港龍山寺》一書,

此書獲國史館  獎勵出版文獻書籍暨文獻研究獎,

是當年未動支政府經費出版文獻書籍的首獎。


這本書是堂主最滿意的一本,除了對龍山寺的情感外,

許蒼澤先生所提供的老照片更增添本書的風采,

雖然他已離開六年,但許先生對堂主的提攜,仍銘記在心!


民國1001231日《龍山聽唄 鹿港龍山寺》售出最後一本,將不再版,

因為,堂主已沒有那麼大的資本再印製,

讓它成為絕版書,是必然的,

擁有此書的朋友,就好好珍藏吧!





當年,堂主還為此本書舉辦新書發表會,

真的是年輕時才有如此衝勁!




龍山聽唄 已絕版

龍山聽唄  已絕版

民國91年堂主出版第一本《鹿港龍山寺》,

不到二年時間即已售完,

民國92年堂主開始了閩台文化田野考查之旅,

前往安海龍山寺進行踏查,

隔年再自費八十萬元出版《龍山聽唄  鹿港龍山寺》一書,

此書獲國史館  獎勵出版文獻書籍暨文獻研究獎,

是當年未動支政府經費出版文獻書籍的首獎。


這本書是堂主最滿意的一本,除了對龍山寺的情感外,

許蒼澤先生所提供的老照片更增添本書的風采,

雖然他已離開六年,但許先生對堂主的提攜,仍銘記在心!


民國1001231日《龍山聽唄 鹿港龍山寺》售出最後一本,將不再版,

因為,堂主已沒有那麼大的資本再印製,

讓它成為絕版書,是必然的,

擁有此書的朋友,就好好珍藏吧!



當年,堂主還為此本書舉辦新書發表會,

真的是年輕時才有如此衝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