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參加彰化文化局所舉辦桃園文化資產考查活動,
堂主一看到活動,即排除萬難參加,把它視為堂主的”學習之旅”。
上午參觀角板山蔣公行館、文化館、戰備坑道等地,舊地重遊的感覺不錯,
桃園縣文化局王小姐安排了解說員為我們講解,
堂主坐在乙車,由角板山形象商圈李先生帶領,
車子進入大溪後,不小心走錯路,沿著台3線往三峽,
隨後再回轉往北橫公路復興鄉角板山,
可能是老天有意要幫堂主,(因為堂主最近在尋找古墓)
因為走錯路的關係,所以途經李騰芳舉人的墓園,(這是堂主未曾拍過的墓)
李先生的介紹,讓堂主決定下周再來一趟大溪。
下午參觀的重點是李騰芳舉人宅與大溪老街,
約在20年前,堂主曾與大哥騎摩托車環島,第10餘天途經大溪,
拍下以下的照片,當時我是用幻燈片拍的,所以掃瞄給各位一瞧,
也證明堂主今天所言,擁有20年前李宅的影像,所言不假,
(出家人本就不打誑語!)
拍攝當時,堂主才18、9歲,所以拍的不好之處,就請見諒!

由台3線拍往月眉李宅的鳥瞰。(堂主 攝)

李宅的院門,採梯形的造型,此種作法,亦可見於龍井林宅。(堂主 攝)
上述二張照片,在堂主開的”台灣傳統建築概論”中,常與學員分享。

李騰芳原名為有慶,騰芳是其官章,李在咸豐6年(1856)中秀才,初中秀才者稱為"附生",咸豐9年(1859)因"捐納"而成為貢生。同治4年(1865)乙丑年,補甲子正科中式21名舉人,因此前埕置有旗杆座。

奎壁聯輝為書房。(堂主 攝)

第一進門楣上方有「大夫第」匾。(堂主 攝)
以上為20年前尚未修復前影像,至於修修復後,則請至李宅參觀,
李宅現況基本上大致不錯,
只是台灣的古蹟修復多注重硬體建築物的修復,對於匾額就非常不重視,
各地古蹟皆是,每塊匾額都不是用修復的角度施做,而是新做,
其實是有違古物修復的原則,但主管單位多不在意這方面的問題。
其實台灣是有古匾修復專家,他是林永欽,鹿港人,目前以修復博物館
的古物為主,並有一個修復室,若有相關單位要找此人,
堂主再告知聯絡方式

這是李宅修復時拍的,當時堂主與專家學者前往,
許多古蹟在施做彩繪或油漆修復時,並非使用傳統的豬血灰
及披麻捉灰的工法施做,反而有一些匠師是使用汽車補土,或一般披土層。
(因為豬血灰的顏色為青綠色,而李宅的披土是白色的?為何堂主會知道,因為堂主曾經參加傳國立統藝術中心舉辦的傳統彩繪人才培訓營,豬血灰工法是由和美陳穎派及陳文俊、陳敦仁教導。)
至於李宅是用什麼材料,堂主不願意斷言。
今天找了大溪的幻燈片,才知道自己還真的拍了不少,
有古蹟修復前、修復中、修復後的照片,
(難怪堂主會如此窮困?原來都花在這!不過也好,至少不是花在金錢"抱")
與大溪的朋友共勉啦,家鄉還是要由在地人來關心、紀錄,那意義會不一樣,
上次受邀至大溪演講已是民國88與91年,大溪的解說員也曾至鹿港,由堂主講解一天,很喜歡大溪,希望大溪能愈來愈好!
與各位分享!
堂主
堂主你好:
回覆刪除我是大溪的朋友, 文中提到每塊匾額都不是用修復的角度施做,而是新做,其實在李宅是因該匾額遺失(原因.....), 故只能仿作哦?
文資志工 : 林
[版主回覆05/22/2007 13:02:23]感謝你的告知
不知「大夫第」匾是不是仿作,請告知。
因為我提出的照片,當時此匾仍在。
其實在台灣的古厝,因常遭宵小,所以才不願讓人參觀,
民國76年至80年,我在拍古厝時都能很順利,80年代後,參觀民宅可就不容易了,大夫第能有效管理,為你們可喜,它真的是大溪的重要文化財。
堂主
(出家人本就不打誑語!)
回覆刪除敢問堂主法號?
[版主回覆05/23/2007 23:26:18]樂風兄:
堂主近年來盡量低調行事,
無需"法號"即可行走江湖,
雖知江湖路險(我指拍墳墓的事),但仍要向前行,
堂主
堂主你好:
回覆刪除看到你有古匾修復專家的訊息,心裡真是高興!!因為我的朋友有一塊祖先留下來的古匾,已經有185年的歷史了,這塊匾對他們家有很重要的意義,可以請你把林永欽師傅的聯絡方式告訴我嗎??
我的聯絡方式:0932-289586 阿銘,謝謝你~~